网站首页 > 电机控制> 文章内容

从普通到优秀·如何设计出高弱磁性能的永磁电机

※发布时间:2019/1/19 18:59: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像电动汽车等宽转速范围工作的电机往往都采用了弱磁技术,因为它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提高电机运行范围。采用弱磁技术能够使电机运行范围扩大3倍以上。这成了永磁电机的一代技术优势。

  那为什么需要减少磁链呢?因为磁链和电压正相关,而随着转速升电压升高,很快就会超过控制器允许的电压上限,因此需要人为的减小磁链。

  那一开始把磁链设计小不就没问题了?这个方法对于有些只在高速运行的电机是可行的,但车用驱动电机则有问题,因为低速大转矩时需要高磁链,这样可以减少电流值,减轻对控制器电流容量的要求。正因为有这种高低速的矛盾,所以弱磁技术显得难能可贵。

  但事物总有正反两个方面,弱磁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当弱磁深度较深时,弱磁本身就会产生弱点。一个表面的弱点是:弱磁时需要额外的弱磁电流去抵抗永磁体,这部分电流是不的,会导致铜耗上升,当电机的弱磁深度越深,铜耗越大,效率越低,以致于在高速区形成了一个效率洼地, 成了一个竞争弱点。

  另外一个内在的问题,是弱磁导致永磁体退磁风险增加,这需要从内部观测弱磁时,磁极结构发生了什么?如下图所示:弱磁时,电枢穿透永磁体,一方面,使得永磁体的工作点降低。另一方面弱磁使得磁密发生畸变,谐波含量增多,在永磁体中出涡流损耗,使得永磁体温度上升。这两个方面相加导致永磁体的退磁风险大大的提高。

  当面临弱磁这种有利有弊的技术时,优秀的设计师当趋利避害,有所作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弱磁能力,让优点更突出,另一方面缺点,采用技术手段对抗弱磁带来的问题,这也就成了弱磁磁极设计的目标。

  如何追求弱磁能力?这是有脉络可寻的:从弱磁性推及到关键参数(电感等),再由关键参数落实到结构上,如此构成了一个三段式结构。有了这个结构的理解,我们就知道如何微调结构或者结构选型来提高弱磁性能。

  下面介绍一个用结构微调来提高弱磁能力的例子。原方案的SPOKE结构无法达到21000rpm。改进的方案,微调了一处结构就是磁钢外边处的结构,原来是开口的,现在修改为闭口的带磁桥的结构。

  改进之后,弱磁闭环中新增了一条之,就是上图中标示出的磁桥处回,这增加了Ld,减小了磁链。最终使得电压圆的圆心向左偏移,使得电压圆和电流圆有了更多的交集,这些交集都是电机可能的工作点。最后改进后的电机跑到了21000rpm。

  在弱磁时 发生很大畸变,很多谐波成分都会穿透永磁体在磁钢中出涡流损耗,因此降低磁钢涡流损耗是设计的重点之一。

  如何抵抗这种谐波,成了磁极设计的关键,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传统的一字结构中,增加了两处修形,一个是外圆的辅助槽slit,另一个是磁钢槽的修形,图中叫“Triangle Barrier”。这两处结构,大幅度降低的磁钢的涡流损耗,降幅达到70%。不但如此连带着定子铁耗也得以改善。如果我们懂得这种修形方式的原理,可以推广到其它磁极结构,或者采用其它的修形几何。(具体内容在视频专栏磁极结构十讲中有更深入的介绍)

  在弱磁时,退磁会贯穿永磁体,使得永磁体工作点降低,如果工作点低于永磁材料退磁曲线的膝点,就会发生不可逆退磁,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磁钢的两给侧翼处,因此需要仔细考核和加强弱磁工况下和磁钢的状态。

  如何提高磁钢的安全性,其中一个方法是旁。所谓旁就是让退磁不直接穿透永磁体,或者少穿透永磁体,从旁边的通道绕过去。如下图所示:

  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旁提高磁钢安全性的例子,如下图所示TypleA中磁钢两翼出现了退磁。TypeB、TypeC、TypeD 分别用减少磁钢槽两翼厚度、增加边缘磁桥厚度、新设两处磁桥等方法,加强旁,降低弱磁对磁钢的穿透量。

  讲述了一系列弱磁磁极设计方法,在方法的背后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套指标体系,定量的去衡量评估弱磁性能。体系的支撑会给我们带来根本性竞争优势,因为体系倒逼我们看问题更系统,更深刻,不但如此,还给出了客观可量化的指标。这就好比当普通人只能靠眼鼻来杯水时, 而我们有了量杯、PH值、温度计等一系列手段来量化其水质好坏。

  弱磁设计的本质其实是求出平衡解的过程,达到同样的弱磁性能,不是唯一解,有的解经济性更好,有的解更有利于综合性能。我们的设计总是在各种要求之间讨价还价,因此英文将这个设计过程叫着:“trade-off”。下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model1 Ld电感更大但凸极比小,而model2Ld小而凸极比大,最后两者的弱磁性能是相当的,但mode2的经济性明显有优势。

  设计的本质是平衡,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将平衡慢慢的向期望的方向引导” 。这是一种长期的策略能力。但有时候平衡会被轻易的打破,那就创新。双V、V一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大大突破传统结构的极限,可实现低速性能、弱磁性能、成本三优的方案。

  关于新技术具体的内容,以及对弱磁磁极设计更深刻系统的理解,可以订阅我在荔枝上开设的磁极结构十讲。现在已经更新了六讲,到了精华部分,同学们学习热情正酣。 课表如下:

  实事求是的说,这样深入浅出的系统化培训该是独此一家。因为有能力的人不屑于去做,想做的人又没有相应的。我做这个系列也是因缘巧合,对于想开拓思,的同学,推荐订阅,错过了可惜了。

  假断掌手相图解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