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余贻鑫、刘艳丽,在2015年第2期《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上撰文,智能电网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研究直到开发、示范和运行都会出现障碍。指出其中关键性的障碍,可以明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从而为国家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梳理出发展智能电网所面临的11个关键的挑战性问题,强调指出:计量科学和技术以及标准的制定是需要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合作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必然选择,法律框架和监管、市场设计以及管理改革是智能电网成功实施并获取应得效益的基本保障。
实施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不仅能使用户获得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质量、高效率和价格合理的电力供应,还能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改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激励市场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力。简而言之,提高供电安全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竞争力是智能电网的3个目标。
智能电网最本质的特点是: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性,并由此建立起一个高度自动化和广泛分布的能量交换网络;把分布式计算和通信的优势引入电网,实现信息实时交换和达到设备层次上近乎瞬时的供需平衡。
未来的电网将由集成的电力网和通信网组成。电力网是灵活的、可重构的,且电所及之处均有可靠的双向通信,由底层的智能网络代理(INA)开始这两张网高度融合。
微处理器岁月之前创建的集中规划和控制的电力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网的灵活性,失去了效率,致使在安全性、可靠性等几个关键方面承担着风险。所以智能电网是分布式智能的基础设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公告)》进行了修订,字面上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是约束力明显不同,新《修订稿》对企业的约束力有着明显提升,从中也我们也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思路逐渐明朗化。政策的天枰仍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促进行业更加有序发展。1.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界定上,新《
--更多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