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1日电 今天央视《新闻直播间》了只要在苹果手机上使用软件,用户使用软件的时间地点都会被记录下来。此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软件使用同步,并且比手机基站、WIFI等定位精度更高。专家表示,根据手机定位服务显示信息可完整分析个人行迹,用户动态会完全公开。而谷歌、苹果等公司也曾因擅自搜集用户信息屡次惹上官司。
节目中,记者对包括社交软件、办公软件、炒股软件、娱乐软件等在内的十一款进行测试。其中有5款软件出现了权限的申请,但都已经关闭。剩下的六款软件则并未出现权限申请。通过操作发现,当使用软件时,对应文件夹中会出现软件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的经纬度等。该文件夹虽然显示加密,但并不需要任何解密措施就可以打开。这些定位信息完全与软件的使用同步,相对于手机基站、WIFI定位,该种定位方式精准度更高。
据了解,央视新闻客户端也参与了该项测试,但该客户端并未提出权限申请。央视客户端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苹果上线央视新闻客户端之前并没有向苹果公司申请获取用户的权限,而且新闻客户端也没有必要申请权限,但是对苹果公司后台如何操作获取用户信息并不太清楚。”
通过查阅还发现,在苹果手机文件夹所提供的数据中还显示了可信度分值,有部分数据达到80以上,说明定位信息较为准确。记者也根据数据表选取一组数据进行测试,发现数据表中提供的与实际使用软件的相距不到20米,定位较为准确。
记者通过走访、青岛等城市,对60位苹果手机用户进行随机采访,被采访者中知道苹果手机有该功能的人仅5人,超过90%用户对苹果手机该功能并不知情。而采访苹果手机专卖店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也表示对该功能并不熟悉。“不了解苹果手机这项功能的正面作用,负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该工作人员说道。
那么权限所显示的用户信息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安全学院院长马丁就根据该苹果手机中的信息准确的分析出了手机用户的行为轨迹。马丁表示:“苹果手机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显示手机用户经常活动的地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频率,会把一个人完整的行为轨迹进行比较详实的分析,是公开性的,没有任何秘密。”
马丁介绍,过去常常将数据和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安全级别越高,防护措施越好。但在大数据时代,泄密的通常不是关键性的保密数据而是普通的日常性信息。那么是不是将苹果手机中定位功能关闭就可以避免信息被搜集,避免泄露呢?
对此,马丁表示:“即使用户将定位功能关掉,也不会改变后台系统,该系统还是能将手机软件使用时所在地点、时间等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发展,用户数据显得尤为重要。而不少互联网公司如苹果、谷歌等也因搜集用户的信息而惹上麻烦,甚至做出赔偿。
2011年,近三万名韩国苹果手机用户起诉苹果公司,未经同意擅自搜集用户行踪信息,要求苹果公司赔偿271亿韩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数月后,一名用户胜诉,苹果公司向其支付约合6100元人民币的赔偿款。同时,苹果就手机定位事件,收到了来自韩国通信委员会开出的全球第一张罚单,被违反了信息保相关,并处以苹果300万韩元的行政罚金。2012年,苹果公司再次因搜集用户信息,在美国圣何塞被集体诉讼。
另一互联网巨头—谷歌也曾因搜集用户信息而惹上官司。2011年5月,谷歌在韩国首尔的办公司被警方调查。警方表示,谷歌涉嫌擅自搜集用户信息。同年,美国手机用户状告谷歌过分其地理信息,并向谷歌索赔5000万美元。2012年,谷歌因用户隐私遭美国罚款2250万美元。(中新网IT频道)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66833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