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全球汽车工业都被日本、、美国三强牢牢把持着,相对于欧美车企之间彼此融合、相对的生态链,日本汽车生态要封闭得多。人们将日本经济的这种与封闭性,称之为“加拉帕戈斯现象”。如今,这个加拉帕戈斯俱乐部即将挤进一个新会员,一个讲中国话的人——均胜电子(600699)。
一直以来,全球汽车工业都被日本、、美国三强牢牢把持着,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2016年上榜的100家公司里,日本、美国、三国合计73家公司,处于垄断者的地位。
相对于欧美车企之间彼此融合、相对的生态链,日本汽车生态要封闭得多。像丰田、本田这样的车企龙头,一向乐于和本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相互持股,彼此扶持成长,就像一个神秘的俱乐部,外资极难挤进来。
如今,这个加拉帕戈斯俱乐部即将挤进一个新会员,一个讲中国话的人均胜电子(600699)。
高田是日本最大的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儿童安全座椅供应商,拥有超过80年的经营历史,年营业额超过50亿美元,员工超过4万人,在日本汽车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从2000年后开始,就陆陆续续有用户投诉,美国市场上的某些日本车和福特、克莱斯勒等车型会出现气囊事件。这些车型在弹出安全气囊的时候,会伴随着金属碎片飞溅而出,夺人性命!
为了安全考虑,各大汽车公司召回,召回车辆数超过了5300万辆,由此刷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案。
经过调查,高田气囊使用了不安全的硝酸铵作为催化剂,增压泵的设计也有问题,当潮湿空气侵入增压泵之后,催化剂就会变得不稳定。
这样,当气囊展开时,受损的催化剂会比预期燃烧得更快,对增压泵的钢结构造成超过设计的压力冲击,导致整个金属结构碎片化,四处飞溅。
首先是超过10亿美元的天额赔偿款,其次是各大汽车公司的订单取消导致的巨额亏损,各种债务纠纷下,高田一口气没缓过来,只得破产了事。
作为债主,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决不允许发生影响自己利益的事情,于是,当欧洲最大的安全气囊公司奥托立夫想要收购的时候,就被债主们默默抵制了。
以奥托立夫30%的份额,加上高田20%的份额,两者合并有可能缔造一家全球份额超过一半的安全系统垄断者,对于下游的汽车公司来说,又如何能接受呢?
于是,当规模小得多的美国百利得提出要收购高田资产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就受到了债主们的欢迎。据高田重建计划委员会传出的消息,百利得已被列为优先的候选竞购方。
百利得的年营收规模只有15亿美元,不到高田的三分之一,这是一出典型的蛇吞象案例,而均胜电子,刚在此前不久收购了百利得,那时候,他的营收甚至只有11亿美元。
从1990年代开始,峰就继承父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生意,经验丰富。但就跟浙江地区数百家汽配公司一样,起步前几年的均胜,做的是塑料进气管、空调出风口等产品的制造,典型的低门槛屌丝行业。
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受伤尤其严重,大量汽车公司破产边缘,比如沃尔沃、捷豹虎、标致雪铁龙,先后被甩卖股份。
峰大概是践行巴菲特的最信徒,这次十年难得一见的资产恐慌期被他把握住了,由此一飞冲天!
2009年,一家中德合资零部件公司上海华德塑料制品被低价甩卖,均胜当机立断买了下来,这让他的资产翻了数倍,一下子跃升为业内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
有了规模,就可以上市了,2010年,均胜借壳辽源得亨,成功上市。这就相当于给均胜插上了一对翱翔万里的金融翅膀。
那几年间,A股增发融资十分便利,许多垃圾公司搞的乌烟瘴气,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心存高远的公司,充分的抓住了这个的良机,鲤鱼跃龙门!
2011年,还没有办完上市手续的均胜,已经忍不住要开展另一番大冒险了。当别的实体制造业同行都在热衷于投资房地产时,他们反其道而行,卖掉了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全力参与到对普瑞的收购案中去。
烂公司通常是四面出击,不断做加法,买回来一大堆昂贵的概念和泡沫资产,看似布局生态,等待化反,实则是在画饼充饥罢了。
均胜对普瑞的收购,目的就在于此。这笔收购花了均胜16亿元,几乎耗尽了均胜所有的积蓄和能派上用场的金融手段、关系,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给他提供的大手笔贷款。
同一时期,同样是在浙江的吉利汽车,通过收购沃尔沃,一举晋升为本土汽车品牌的龙头,技术和品牌溢价的收获,多年后我们已看得清清楚楚。
普瑞,是一家成立于1919年,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零部件“冠军”。主要业务包括空调控制系统、驾驶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电子驻车系统、电源管理系统等系列。
第一,普瑞的主要客户是宝马、保时捷、奥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欧洲豪华车品牌,这就意味着,均胜由此获得了一个进入欧洲品牌的渠道,并且在他们的品牌背书下,均胜再进入其他市场要容易得多。
比如,宝马的i-eDrive 中控平台和奥迪的MMI中控平台,都是由普瑞技术提供,宝马的i3新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也是来自普瑞。
均胜徘徊在汽车塑料件上太久了,低毛利、易模仿,不跳出这个泥潭就永远也做不大,而普瑞的汽车电子明显更有门槛,并且在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时代,还代表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前景要广阔得多。
据说,峰第一次到普瑞的生产线参观的时候,就完全被公司的全自动化流水线所震撼到了,回想起国内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简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
但,即使两者的差距是如此的大,似乎永远也不可能产生交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忽然一夜之间,风暴席卷而来,欧洲的公主落难民间,均胜电子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举拿下。
2013年8月,收购Innoventis,这是一家从事汽车电子系统测试、软件模块及电子网络系统的创新型小公司。
2014年6月,收购IMA,这是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成立于1975年,客户包括汽车、电子、医疗和快速消费品领域的一线年,IMA实现销售收入3398万欧元,净利润134万欧元,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对均胜的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4年12月,收购QUIN,这是一家从事高端方向盘总成与内饰功能件业务的公司,客户包括奔驰、宝马、奥迪等众多整车企业。
2016年2月,均胜与TechniSat公司达成收购协议,这是一家汽车软件公司,拥有1200名员工,主要为大众提供车载娱乐系统和车载系统。
平均一年一单收购案,收购对象都是中小型的汽车科技公司,目的是为了不断强化普瑞在汽车中控台这个未来的智能驾驶系统入口的技术领先性。
今时今日的均胜,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本土市场持续增长的蛋糕,地方和资本市场提供的强大融资平台,管理层对收购策略的驾轻就熟,让均胜的胃口不断变大。
百利得是全球第四的汽车安全系统公司,规模小于欧洲的奥托立夫、日本的高田、美国的天合,即使如此,仍然比普瑞要更大。他拥有1.2万名员工,年营收15亿美元,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虽然仅仅排在了96名。
如果收购成功,意味着均胜的业务规模将超过26亿美元,除了塑料功能件、汽车中控台以外,再获得一块安全系统的大业务,客户覆盖欧美所有的汽车公司。
但风险同样值得:这已经不是金融危机了,需要付出比普瑞昂贵得多的资金成本,而百利得的安全系统业务规模也还不够大,议价能力有限。
但是很快,均胜电子就展现了他人的本色:不但支付了60亿元的天价,一口吞下百利得,并且马不停蹄就展开了对日本高田的围剿。
吃下百利得+高田,将业务规模快速推升到80亿美元,在安全系统份额上逼近全球排名第一的奥托立夫,客户渠道覆盖全球所有汽车公司,如此将立于不败之地!
高田目前虽然债务缠身,市场份额流失严重,但是他半个世纪以来建立起的渠道关系还在,比如本田汽车就持有高田的1.2%股份。只要引入百利得的安全技术,恢复客户信心,订单慢慢的是可以回来的。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举打入全球最强大且封闭的日本汽车生态链,再加上欧洲、的业务规模,一家全量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即将诞生。
2010年,均胜电子借壳上市前,营收规模只有11亿元,此后经过两规模的海外并购,加上数次小规模的收购,营收跳到了186亿元。利润,也从1亿元涨到了4.5亿元。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链里最有心的公司之一,专注主业,强化规模,善用融资渠道,全球整合资源,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低端塑料功能件业务,到汽车中控台的技术领先者,再到全球的安全系统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