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电机控制> 文章内容

干货 发展高性能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 的突破口在哪?

※发布时间:2017/9/15 17:18:2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运动的驱动设备,伺服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控制器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组成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系统。组合机床通常由标准通用部件和加工专用部件组合构成,动力部件采用电动机驱动或采用液压系统驱动,由电气系统进行工作自动循环的控制,是典型的机电或机电液一体化的自动加工设备。这类系统控制电动机的转矩、转速和转角,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运动机械的运动要求。

  电气伺服技术应用最广,主要原因是控制方便,灵活,容易获得驱动能源,没有公害污染,也比较容易。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它为电气伺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早在70年代,小惯量的伺服直流电动机已经实用化了。到了70年代末期交流伺服系统开始发展,逐步实用化,AC伺服电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并且还有取代DC伺服系统的趋势成为电气伺服系统的主流。永磁转子的同步伺服电动机由于永磁材料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控制又比异步电机简单,容易实现高性能的缘故,所以永磁同步电机的AC伺服系统应用更为广泛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流伺服控制技术,尤其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随着高效率的逆变器、数字信号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系统取代直流伺服系统成为必然的趋势。PMSM转子无励磁绕组,电机运行效率高,采用高效的稀土永磁材料励磁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机体积重量,实现高力矩输出,转子转动惯量明显降低。因而PMSM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其根据相应载荷的变化来调制晶体管栅极或基极的偏置,来实现开关稳压电源输出晶体管或晶体管导通时间的改变,这种方式能使电源的输出电压在工作条件变化时保持恒定,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术将会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80年代Broeck博士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宽调制方法--空间矢量PWM调制,将空间矢量引入到脉宽调制中。它具性范围宽,高次谐波少,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在新型的驱动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分析了三相交流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原理,探讨了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器的电压输出能力。将SVPWM和基于载波的SPWM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SVPWM和叠加了三次谐波的SPWM之间的联系。零序矢量放置的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SVPWM调制方式,每个PWM周期只插入一个零序矢量可减少1/3的开关次数,即可实现最小开关损耗SVPWM调制。

  近年来,伺服电机控制技术正朝着交流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方向发展。作为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伺服系统将电力电子器件、控制、驱动及等集为一体,并随着数字脉宽调制技术、特种电机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技术的进步,经历了从步进到直流,进而到交流的发展历程。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定子部分和转子。其中定子的结构与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基本相同,在定子铁心中也安放着空间互成90°电角度的两相绕组。其中L1-L2称为励磁绕组,k1-k2称为控制绕组,所以交流伺服电动机是一种两相的交流电动机。

  转子的结构常用的有鼠笼形转子和非磁性杯形转子。鼠笼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它的转子由转轴、转子铁心和转子绕组等组成。转子铁心是由硅钢片叠成的,每片冲成有齿有槽的形状,然后叠压起来将轴压入轴孔内。铁心的每一槽中放有一根导条,所有导条两端用两个短环连接,这就构成了转子绕组笼转子。

  非磁性杯形转子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外定子与鼠笼形转子伺服电动机的定子完全一样,内定子由环形钢片叠成,通常内定子不放绕组,只是代替鼠笼转子的铁心,作为电机磁的一部分。在内、外定子之间有细长的空心转子装在转轴上,空心转子作成杯子形状,所以又称为空心杯形转子。空心杯由非磁性材料铝或铜制成,它的杯壁极薄,一般在0.3mm左右。杯形转子套在内定子铁心外,并通过转轴可以在内、外定子之间的气隙中转动,而内、外定子是不动的。与鼠笼形转子相比较,非磁性杯形转子惯量小,轴承摩擦阻转矩小。由于它的转子没有齿和槽,所以定、转子间没有齿槽粘合现象,转矩不会随转子不同的而发生变化,恒速旋转时,转子一般不会有抖动现象,运转平稳。但是由于它内、外定子间气隙较大(杯壁厚度加上杯壁两边的气隙),所以励磁电流就大,降低了电机的利用率,因而在相同的体积和重量下,在一定的功率范围内,杯形转子伺服电动机比鼠笼转子伺服电动机所产生的启动转矩和输出功率都小;另外,杯形转子伺服电动机结构和制造工艺又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广泛应用的是鼠笼形转子伺服电动机,只有在要求运转非常平稳的某些特殊场合下(如:积分电等),才采用非磁性杯形转子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当电机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时,如控制绕组不加控制电压,此时只有励磁绕组通电产生脉动。可以把脉动看成两个圆形旋转。这两个圆形旋转以同样的大小和转速,向相反方向旋转,所建立的正、反转旋转分别切割笼型绕组(或杯形壁)并出大小相同,相位相反的电动势和电流(或涡流),这些电流分别与各自的作用产生的力矩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成力矩为零,伺服电机转子转不起来。一旦控制系统有偏差信号,控制绕组就要接受与之相对应的控制电压。在一般情况下,电机内部产生的是椭圆形旋转。一个椭圆形旋转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圆形旋转合成起来的。这两个圆形旋转幅值不等(与原椭圆旋转转向相同的正转大,与原转向相反的反转小),但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它们切割转子绕组的电势和电流以及产生的电磁力矩也方向相反、大小不等(正转者大,反转者小)合成力矩不为零,所以伺服电机就朝着正转的方向转动起来,随着信号的增强,接近圆形,此时正转及其力矩增大,反转及其力矩减小,合成力矩变大,如负载力矩不变,转子的速度就增加。如果改变控制电压的相位,即移相180o,旋转的转向相反,因而产生的合成力矩方向也相反,伺服电机将反转。若控制信号消失,只有励磁绕组通入电流,伺服电机产生的将是脉动,转子很快地停下来。鼠笼转子(或者磁性杯形转子)所以会转动起来是由于在空间中有一个旋转。旋转切割转子导条,在转子导条中产生电势和电流,转子导条中的电流再与旋转相互作用就产生力和转矩,转矩的方向和旋转的转向相同,于是转子就跟着旋转沿同一方向转动。

  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和应用领域与范围的不断扩大,系统柔性化与各种性能要求更高,采用传统的以完成执行机构预定动作循环和限于系统静态性能的系统设计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现代液压系统设计研究人员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了解和掌握液压系统动态工作特性与参数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特性、控制精度以及工作可靠性,常必要的。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是其在失去原来平衡状态到达新的平衡状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原因主要是由传动与控制系统的过程变化以及干扰引起的。在此过程中,系统各参变量随时间变化性能的好坏,决定系统动态特性的优劣。系统动态特性主要表现为稳定性(系统中压力瞬间峰值与波动情况)以及过渡过程品质(执行、控制机构的响应品质和响应速度)问题。

  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递函数分析法、模拟仿、实验研究法和数字仿等。数字仿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方法。先是建立液压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字模型--状态方程,然后在计算机上求出系统中主要变量在动态过程的时域解。该方法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可以模拟出输入函数作用下系统各参变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对系统动态过程直接、全面的了解,使研究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预测液压系统动态性能,以便及时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与改进,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具有精确、适应性强、周期短以及费用低等优点。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驱率小而饱和压降低。非常适合应用于直流电压为600V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牵引传动等领域。

  在电机的SVPWM调制方式控制中,对定子电流进行预测,计算死区的影响,提出了预测补偿的算法。通过仿真分析了逆变器死区的特性,建立死区的数学模型和整个系统的非线性模型,采用自适应变结构控制策略消除逆变死区的影响。不需要测量死区的参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使系统全局稳定并且达到准确的。

  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去掉传感器更具有挑战性,因为电机的三相始终通电,没有反电势信号可以利用,而且需要的信息也不仅仅局限于直流无刷电机的六个换向点。这样就需要设计更为复杂的观测器,利用测量的相电压和相电流来估计准确的信息。通过建立磁链方程设计了磁链观测器。利用了谐波无功功率中所包含的信息。凸极的永磁同步电机比非凸极的永磁同步电机在利用无传感器技术上更有优势,这是因为凸极电机的电感随着转子的旋转呈正弦变化,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检测低速下的转子。同样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中减少电流传感器也受到关注。本文中给出了一种方法,利用适当的方法只需1个电流传感器检测母线个电流传感器分别检测三相电流。

  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种鲁棒控制方法同样引起了研究者的较大兴趣。这是因为传统的PID控制很可能在电机负载或电机参数发生变化时使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变坏。而这种电机负载或电机参数的变化却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鲁棒性的控制器来参数变化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为迎合这种需求,提出了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方案,提出了自适应控制策略来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的和速度控制器。模糊控制策略作为一种令人乐观的替代PID控制的方法也被引入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在面对负载转矩变化时的鲁棒性。

  现代交流伺服驱动器都具备参数记忆、故障自诊断和分析功能,绝大多数进口驱动器都具备负载惯量测定和自动增益调整功能,有的可以自动辨识电机的参数,自动测定编码器零位,有些则能自动进行振动抑止。同时其伺服对象也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加之系统运行时还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按常规控制策略是很难满足高性能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控制要求。为此,如何结合控制理论新的发展,引进一些先进的复合型控制策略以改进作为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核心组成部件的控制器性能,来弥补系统中以硬形式存在的硬约束,理应是当前发展高性能PMSM伺服系统的一个主要突破口。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