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移动资讯市场格局已现,生长期结束,用户量增速放缓,各类产品中,今日头条定位准确,具备较为庞大且粘性很高的用户群体,总体来说,具备先发优势。但依然存在自身短板及外部挑战
通过分析今日头条,学习如何去了解某个垂直领域的特征、现状、发展方向;培养产品感觉,锻炼产品思维,把握如何通过度分析拆解一款爆品。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资讯用户规模已达6亿人,环比二季度增长3.4%,用户规模接近饱和,增速放缓。其中,日均活跃人数占据行业前端的依次为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和天天快报。
今日头条的slogan: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今日头条与传统移动资讯领域APP的最大不同,也是核心优势就在于,它推送给用户的新闻并没有经过编辑的整理,而是纯粹通过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画像及行为进行筛选,每一位用户看到的新闻都是独一无二的,符合自身品味和兴趣。这也正是今日头条的slogan所传递的精髓,“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用户没有大段、完整的阅读时间,没有耐心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查询,但又渴望能够随时与这个变化着的世界接轨,因此,移动资讯平台的出现和流行成为必然。
(2)今日头条抓住机遇,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社会化的移动资讯平台,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
今日头条诞生于2012年8月,彼时移动资讯平台领域已是红海初现,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传统PC端在移动资讯平台领域依然领衔,但是其提供内容的手段本质上仍是传统模式:优质内容+编辑精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完美解决。同时,在日益泛娱乐化、社交化的世界中,用户已不满足于担任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们渴望产生内容、渴望创造影响力。而这些需求痛点,现有的移动资讯平台尚无法提供。
今日头条抓住了机遇,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社会化的移动资讯平台,基于数据挖掘,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 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头条拥有超过5.5亿的装机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日活用户超过8000万,每个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这一数据表明,今日头条的定位常准确的。
通过分析其slogan及定位不难发现,头条号的运作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从自角度,帮助自获得更高的关注和,持续扩大影响力;从平台自身角度,有助于产生更多的优质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黏性;从用户的角度,能够通过多种来源和渠道获得资讯,可根据个人习惯与喜好等进行私人订制,找到同道中人。
头条号的最终期望是,建立良好的内容生态圈。在其宣传策略中,不断出现“潜心创作就好,你的内容会带你找到真正的读者“找资讯,找到知音”“读者不只是粉丝,因喜爱与理解,他们和你在一起。”等语句。它更多的是在强调支持优质内容和原创,强调一种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科学和精确的推荐。依托今日头条独创的大数据算法,将自创作的内容传达到目标读者的手机上。实现内容变现。自通过头条号平台获得的阅读收益,可多达其他平台的2-3倍。
发展趋势强劲。等权威都已与今日头条合作,开通了头条号,通过影响力为今日头条的内容权威性打上标签;同时,今日头条的新闻推送中较频繁的出现“明星条”的分享,向用户宣传和推荐“我是××,我在用今日头条”,利用娱乐明星等人物的影响力,带动新一波高速发展。
个性化推荐并不是新噱头,常见的带有此功能的产品,在用户注册登录后,会从零开始,通过标签推荐、分析用户行为等逐步构建(如人人)每个用户的兴趣图谱。今日头条做的更进一步,跳过了这段自主学习的过程,直接分析用户接入的第三方账号(微博、微信等),根据其记录的用户行为、参与话题、参与群组等信息描绘用户的兴趣图谱,进而实现精准资讯推送。
Weibo:推荐的内容集中在新闻、评论、互联网行业动态范围内。由于作者近期非常关注美国,头条很有针对性的推送了多篇川普政策动态及分析、希拉里败选原因解读等文章。
可以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登录账号,如在账号选择界面,通过提示语告知用户:从不一样的入口,将看到不一样的第一道风景。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营销点。
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生成兴趣图谱的功能,放在“我的”模块中。该功能类似于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曾提供的社交图谱、资金流图谱,生动有趣。向用户展示“今日头条”对用户的了解,既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变相的展示了头条推荐算法的原理及优越性,引导用户通过互动深入参与模型建立过程。
随着作者多次点击美国相关新闻,头条开始推送更多同类资讯。对其中一条点击“不感兴趣”后,又几乎不存在相关资讯了,颇有种非黑即白的感觉。
年初的峰会上,张一鸣称“将对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的用户数据进行更详尽的统计分析。除了性别、终端、年龄、地域分布等用户属性基本分析外,还将提供用户的兴趣和情感倾向分析”。其实这是所有提供个性化推荐的产品共同需面对和持续优化的问题:如何优化推荐算法,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又避免产生信息茧房?
个人觉得,算法是精确而冰冷的,用户的兴趣和爱好是模糊复杂的,两者具有天然的对立性,想要通过最纯粹的技术方案满足用户的任何资讯需求是不可能的,因为用户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精准算法推荐是今日头条获得成功的核心优势,但不该是唯一优势,归根到底,内容才是。这一点可以借鉴音乐APP网易云音乐,它的用户忠诚度和满意度在同类产品中无疑是最高的,业内存在很多相关分析,它是怎样在音乐播放器的红海市场中异军突起,侵城掠地的?作者借用先生的一句名言表述看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实用户没有那么懒惰,并不想将自己的选择权全权交托给冰冷的APP,网易云音乐的歌单,好评如潮,甚至做到了“每一条歌曲评论,都是一个故事,都能引起共鸣”。总的来说,推荐的背后是综合实力,技术的、市场的、数据来源的,今日头条有漂亮的皮囊,但尚缺了那么点内在气质。
(3)关于资讯内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文章存在很大主观臆造的嫌疑,降低了作者对于平台的信任度。
腾讯新闻和网易新闻均选择将直播列入底层的栏,与首页同级,而将“视频”放入首页的频道列表中;
今日头条、凤凰新闻、搜狐新闻的格局、设置、细节等很相近,“视频”列入底层栏,直播放入首页的下一层。
这种交互设计背后应该蕴含着更高层次的战略因素。直播很火已无需赘言,连淘宝、京东等电商App都已加入“千播大战”做直播,腾讯新闻和网易新闻已做好战略布局,但今日头条显然放弃了直播领域,专注于视频领域。
2、点击频道、左右滑动屏幕,或点击右侧“+”,均可实现频道切换。重点分析一下“+”的功能:频道切换和频道管理。
层级混乱,操作逻辑不清。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到,动作三实现的功能其实是包含在动作二内的,有点类似于其中的一个快捷键,但在设置上,两者是的平级关系。作者使用的时候很疑惑,点击下方的选项,是添加频道;那点击上方的选项,就该是删除频道。图样图森破,没想到点击上方后,是跳转频道。
经过多次点击和页面跳转才能实现频道切换:点击“+” 页面跳转 - 点击某个频道页面跳转。这里有两个问题:频道切换是一项高频次的操作,是否适合藏在这么深的层次?切换过程中出现两次页面跳转,页面间风格、内容差异巨大,是否会造成用户的不适?
话题包括与主题相关的所有热门资讯及问答,头条号是自的展示平台,记录了其详细信息、发布的新闻、视频。两者是有本质不同的,前者是内容导向,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圈子;后者是人物导向,协助用户获取知音的动态。理应有所区分。以作者为例,同时关注了话题#特朗普和头条号@谢楠,两者同时出现在列表中,且不存在区分标识。作者错误的先入为主,惊喜的以为难道特朗普开通了头条号?点击进入才发现是个美丽的误会。
今日头条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实现精准推荐,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这是今日头条能够杀出重围,在移动资讯界站稳脚跟的核心优势。如今,市场格局已现,生长期结束,用户量增速放缓,各类产品中,今日头条定位准确,具备较为庞大且粘性很高的用户群体,总体来说,具备先发优势。但依然存在自身短板及外部挑战:
(2)精准推荐本身存在形成信息茧房的风险,若不能通过社交推荐补足这块短板,极易流失用户的热情和忠诚度,陷入僵局。
今日头条用户基数庞大,但在社交化、优质互动方面始终表现欠佳。很难在头条新闻下找到有价值的评论,也很难在APP内寻找到所热爱垂直领域内的交流圈子。可借鉴网易新闻内的做法,将游戏的养成系概念引入APP:引入签到功能,累计签到可获得金币励;根据用户的活跃度等,提升用户等级。也可参考目前火爆的知乎等知识分享平台,基于问答形式,建立高质量知识信息交换社区。总而言之,要发挥人的力量,发挥社交推荐的力量,才有可能一条资讯、一个头条号、或一个短视频。进而真正将流量为价值。
楼主啊,数据不能光从百度指数拿,不准的,从报告里查。在用户分析模块里的数据基本全是错的,今日头条3/4的用户是在85年之后出生的,2430岁年龄层的人占了接近50%。男女比例也没有8:2那么夸张,男女55:45。地域分布方面三线%,一线%。。。希望楼主不要打我。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以产品经理、运营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平台,集、培训、社群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人和运营人,成立11年举办在线+期,线+场,产品经理大会、运营大会50+场,覆盖北上广深杭成都等20个城市,在行业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聚集了众多BAT美团京东滴滴360小米网易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他们在这里与你一起成长。属羊的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