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年头、18座智能变电站、1项“鲁班”,这就是一个职场“小白”成精英的成功径,这条没有捷径,是用一项项创新、一个个斗转星移、一次次攻坚克难铺就的。这一走来,奉献了青春和年华终的就是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电工匠”、何鑫刚创新工作室组长、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变电施工分公司试验班技术员王媛。王媛是“80后”,可是她却有着果敢、坚韧、专注……这些属于优秀工程师的标签。王媛获得过的荣誉很多,但不知下一个智能电网的技术难题在哪里等着她,她始终笑对困难,勇往直前。
2020年初,当王媛的名字出现在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电工匠”名单里的时候,标志着她成功跻身智能电网调试阵地巾帼工匠行列,这个荣誉她实至名归。在过去的一年里,王媛获得陕西省职工优秀科技创新银2项,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科学进步2项,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1项,她用成绩证明了实力,用智慧奉献了。
2012年,王媛自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看似专业对口的她,来到陕西送变电工作,深入到现场后,却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需要一股“钻研”的韧劲。自此,王媛扎根施工一线,凭借扎实的继电专业知识,以及浓厚的兴趣和忘我的,不断在智能变电站调试技术上做着“加法”。
750千伏西安北变电站工程、750千伏定靖变电站工程、750千伏南山变电站工程等一座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智能变电站,就是王媛的代表作。当750千伏南山变捧回中国建设工程“鲁班”的时候,王媛的名字被篆刻在了精品的上,创新技术无疑是获的加分项。王媛为她能够参与此项工程而自豪,而建设工程时的酸甜苦辣,在那一刻化作了成功的喜悦。王媛这样形象地比喻南山变的建设之,她说:“翻过了一个山,还有一座峰,南山变真难。”话虽这样说,可是她却从不,让技术难点变成了施工亮点。
目前,王媛成长为了智能变电站调试领域的技术,她也是陕西电力何鑫刚创新工作室组长,需要兼顾工程建设中继电专业、光纤专业、通信专业3个专业的协调工作,她成为了智能电网调试的“全才”。年轻有为的她被列入到了地市级优秀专家人才后备名单,获得了QC小组活动初级诊断师资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媛为了让更多的技术助力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作为地市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后备的她参与编写了多项规则办法。《智能变电站系统组态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变电站信号测试仪研发与应用》《大型变压器消磁仪的改进及应用》《基于VR技术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调试仿真系统及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安装(光缆光纤)施工先进工作法》等一系列施工新技术、新方法就是她的代表作,她成功地将智慧攻坚成了技术奉献。然而,这些斩获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对此,王媛轻描淡写地说:“应用才是的价值所在,我就是要让从实践中来,反哺到建设中去。”
杨玉环容貌复原图
作为何鑫刚创新工作室的组长,专业水平是一方面,协调组织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也至关重要。王媛肩负着带领团队技术突围的重任,该团队历时两年的时间研究制定了共涵盖5个专业的智能变电站系统作业指导书,形成智能变电站系统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作业范围技术指导的规范性文件。
王媛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怀孕期间她依旧深入现场,休假的时候,同事们遇到技术难题向她请教,她从不会说“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在她身上根本不存在。在她的潜意识中,“我能行”始终是她对自己的鼓励。
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亮剑、出彩的同时,传承了公司“薪火传承”的优良传统。几年来,王媛积极参与“师带徒”活动,先后与3名新人结为师徒对子。王媛不仅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年轻人,更用自己身上的感染着身边人,她要求年轻人技术过硬的同时,更要具备超强的抗压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需要积累,意志需要磨砺,需要,她不单要求身边青年员工在专业技术上持续纵向发展,同时也鼓励他们接受横向挑战,锻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目前,她的3名徒弟均成长为了能够在技术方面独当一面的成熟专业人员。
王媛始终致力于让电网更“智慧”,她为工程注入了科技的力量,用过硬的技术为工程增添了精品的品质。她的青春就是一首智慧奉献的“赞歌”,她用累累硕果敲开了卓越的大门,用过硬本领拉开了精彩的序幕。(当地供稿 高浪舟)
疫情冲击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何以临危不惧?“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18年9月,习总在七星农场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安全的冲击,恰恰验证了我国能够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主动。…【详细】
国家卫健委:13日起各省每日报送前一日核酸检测情况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情况日报表》,每日报送的核酸检测情况包括发热门诊情况、门急诊情况和入院情况三大类,每类又分为就诊人次数、检测人次数和阳性人次数三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