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伏黄滨Ⅰ、Ⅱ线,一架无人直升机悬停在输电线米外,仔细巡检线。与此 同时,地面控制中心收到了无人直升机巡检传输回的有关数据和图像。至此,无人直升机成功迈出了从研发到实际应用的第一步。
这是山东电力研究院智能电网新技术研究中心取得的又一硕果。依靠三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一个院士工作站,这个团队用严谨和,在电力技术领域挥洒青春的汗水,一项项技术引领着电力技术领域的潮流,树起了一面青春建功在岗位的旗帜。
2009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立项研制无人直升机巡线系统,依托于山东电力研究院的国家电网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该项目的开发工作。
“有一次去济南南郊一山区进行巡线调研给我印象非常深刻。250米高的荒山,没有任何径可寻,我们徒手攀爬了足足5个多小时,只巡检了4个基塔,行走距离还不足2公里,浑身被灌木丛划伤了多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王滨海说。这样的巡检工作,却是当地的工作人员每天必须面对的。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他们做好无人直升机巡线系统项目研发的决心。
项目研究的难点在于配件选型受限。每一个配件都要经过海选并进行反复测试改进的过程。为了可见光相机的远程程控,研发人员王骞在尝试了多次失败后,最终决定改动遥控器上的芯片焊线厘米大小的芯片上做手脚,谈何容易。王骞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了解了其控制原理。在找准了要改动的点后,王骞自己动手在0.27毫米的芯片管脚上进行了手工焊接,又做了一个将其嵌入,才终于大功告成。“这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技术受制于人的痛苦。”王骞说。
2010年4月7日,无人直升机巡线千伏川泰Ⅰ、Ⅱ线千伏带电线首次试飞成功,实现了电力巡线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这个系统可以部分地代替人工巡线,大大降低电力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免除可能发生的人员,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力设备的成本。
自2009年1月开始,山东电力研究院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的四名小伙子着手研制可以在架空输电线上进行除冰、检测等带电作业的机器人。
他们在引进相关技术的同时,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在做故障机器人拖回机构设计时,项目组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当一台除冰机器人A在架空线上发生故障,需要另一台机器人B去把它拖回来,可是如果拖钩钩住故障机又因某种原因无法将其拖回,如何只在拖钩上加一个小装置来让拖钩自行出来呢?
“我开车的时候,就把拖钩放在副驾驶的座子上,每当碰到红灯,我就拿起拖钩摸索琢磨。我总觉得,说不定到下一个红灯时,我就想出办法来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负责解决这个问题的赵金龙几乎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拖钩,不停地用拖钩去试钩门把手、桌子腿等东西。属兔的今年多大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